当前位置 : 中医|西医 → 文章正文

    解读李克强见中外记者会:喜欢讲故事 唠家常2014-3-20医药学论文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4-03-20 19:45:29

      话说到这里,并没有完,李克强讲了一个故事。去年到越南,与越南领导人达成海上共同开发等原则共识后,他想听听民间反应。晚上,他到了一家小店。李克强说,“那个女店主当时就认出了我,她说欢迎中国客人来。”“我想这也是给她带来生意啊。我就问她你怎么看邻国关系?”李克强讲述说,她说还是和平友好吧。

      讲完故事,李克强说,“和平友好、和平共处,我想这是四邻百姓的愿望。”

      一位记者说,总理的这个故事,让他讲的道理更让人信服。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今年的最应该从哪些领域突破?李克强回答说,基本取向就是让市场发力,激发社会的创造力,尽应尽的责任,让人民受惠。接着,李克强又讲了一个故事,告诉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克强说,“30多年前,我在农村当村干部,那时候起早贪黑,恨不得把每个劳动力当天干什么都给定下来,结果呢?到头来就是吃不饱肚子。后来搞承包制,放开搞活,农民自己决定干什么、怎么种,几年时间温饱问题就解决了。”

      一位在场记者表示,如果总理不讲这个故事,还真不知道“激发社会的创造力”到底有多么重要。

      李克强像唠家常一样回答着问题,“磨好了斧子才能劈开柴”、“开了弓哪还有回头箭?”、“要抓牵牛鼻子的”、“干一寸胜过说一尺”李克强用家常话,解释着复杂中国的策略。

      李克强表达着对记者的友好。记者会结束,他起身后,还简短回答了的问题。另一位记者接着抛来问题,李克强笑答“你的问题太大了”。

      记者关注增速,总理关注民生

      在他眼中,P增速的具体数字似乎已经不再最重要。他更想做的,是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1000万人以上,还要给

      六七百万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出空间。

      记者会上,另一个细节让在场记者记忆深刻:回答宏观问题时,李克强并不就事论事,而是从普通的视角寻找答案。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记者的问题,是关于中国经济增速的。她问,您所能接受的最低增速是多少?

      此前,对此都有看法。工作报告最终写了“7.5%左右”。显然,这位记者想知道更多。

      李克强没有把更多话语放在具体数字上,而是表示“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

      李克强说,他曾经访问一些“零就业”家庭,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人就业,“真是毫无生气,没有希望”。

      在他眼中,P增速的具体数字似乎已经不再最重要。他更想做的,是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1000万人以上,还要给六七百万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出空间。“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P。”李克强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