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政|管理 → 文章正文

    众症时代:拖延症、囤积症、选择障碍改变我们管理学论文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4-03-12 15:09:41

      在北大,李松蔚正在越来越多类似的来访者——他在那里工作了7年,接待的来访者有近200名。最早每个北大学生可以有8次的免费心理咨询机会,后来由于预约的人太多,校方只好缩短为6次。

      他们的困扰大多与学业拖延有关,还包括形形色色的选择障碍——很多学生在出国、工作或者户口和高工资之间摇摆不定。更多学生的病症是混在一起的,导致程度不同的焦虑。

      李松蔚有时会跟同事们交流这些“症状”。私底下,他们把大一、大二学生戏称为高四、高五。“因为他们真的太像高中生了,”李松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特别紧张、特别刻板、喜欢制订计划。”

      在他的观察里,这批学生从大一起就希望对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制订一个完美的规划。他们大二就急着去实习,知道申请出国需要学习好、发表文章,一早就会考虑需要认识一些什么可以写推荐信的老师。他们拥有太多获取信息的渠道——至少在网络上就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过来人”。他们不光在想今天的事情,还在想20年以后的事情。他们非常在乎的一个主题是“我该怎么样过上我想要的生活”。

      这样的心态跟他们的前辈们全然不同,早些年北大毕业生似乎没那么早熟,但有底气,也会更专注于“今天”而非“未来”。

      “表面上现在的学生生活得非常充实,但我认为人类很难对遥远的东西具有掌控力,他们反而容易迷失坐标,越来越没有方向。” 李松蔚说,“现在工作越来越不好找,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很不踏实、不确定、迷茫。”

      “疯狂的焦虑心理”

      2月10日,高地清风给《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打开了几个App软件,有的监测睡眠质量,有的能辅助平稳呼吸、从而“做正确的决策”。它们都与时间管理、高效工作相关。他还拿出几盒饼干,“吃点东西能集中注意力,让我们更容易。”

      高地清风本来是师范大学在读博士,但进入拖延症小组、建立“战拖会”后,他几乎把时间都花在了这方面:译书、建网站论坛、接受采访,也有人请他讲课、写专栏。为了研究拖延症,他涉足了时间管理、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医学、进化生物学、哲学等学科,至于自己的博士课程,他正在考虑休学,心从事“战拖”方面的工作。

      在网络、的共同推动下,“拖延症”一词竟然已经拥有了靠它谋生的人。2010年,武汉一家找到高地清风,因为拖延症“新鲜、有意思”。这是他接到的第一家采访邀请,“拖延症”也开始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进入大众视野。

      2012年初,高晓松发了一条微博:“每次打开跑步机决心锻炼减肥,就觉得应该先弹会儿琴,打开琴又觉得光弹琴不写歌浪费,于是打开电脑;然后上网乱看一小时;脑子被搅乱,无法写作,便上楼吃饭,吃完饭大脑缺血,必须睡一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