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末,很多知名就会举行“年会”,邀请官、产、学三界大牌人物出场。《财经》年会的亮点是邀请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对手财新网这次邀请的是国际经济学界的几位大师阿西莫格鲁(Acemoglu,MIT教授)、阿庚(Aghion,哈佛教授)和佩尔森(Persson,大学教授)。
学者成为明星是一个社会民智未开的表现。在一个启蒙之后的社会,每个人可以拥有、发表自己的或者找到专家的对公共事物的见解,因此没必要像看明星一样去赶场。在中国,学生和对“著名经济学家”趋之如鹜,往往一个诺得主的会有上千人参加。但听众并不是真的对学者的理论感兴趣,而不过是想一睹大师风采而已。否则,尽可以去读他们的学术论文。的观点不会超过论文,甚至可能更主观和随意,因为公共没有严格的匿名审稿制度!
从最近几次“峰会”来看,国内学者的观点往往是“废话”,而且没有深刻的理论框架或者翔实的经验做支撑。国外学者的观点往往也是“废话”,但是通常是基于自己扎实的学术研究,因此高下立判。
在财新峰会中,三位国际经济学界的巨擘都对中国如何跳出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自己的见解。当今全球最火爆的经济学家阿西莫格鲁认为,中国过去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经济上的包容性制度,今后要实现上的包容性制度,才能有持续的增长。这个分析框架源自他和罗宾逊教授(Robinson)合著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Why Nations Fail)。这是一本经济学普及读物,算不上严格的专业论著,因此我不推荐学生阅读。具有意味的是,连搞电脑出身的比尔盖茨都专门撰写书评这本书的解释力度有问题!佩尔森教授认为中国下一步要实现治理机制的转型,最重要的是加强,才能增强国家能力。
我个人觉得阿庚教授的最为深刻。他认为,中国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是依靠赶超(学习)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但是要实现持续增长,必须在技术前沿上创新,即熊彼特式的“创造性”。在技术前沿实现创新,必须有充分竞争的,必须打击,必须加强和新闻监督。这意味着,过去的“模仿式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想不改变体制而依靠国家力量来实现下一个阶段的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阿庚教授的思想也体现在他过去的一系列论文中,特别是他和Acemoglu以及Zilibotti教授2006年发表在JEEA上的一篇论文。实际上,这三个国际大牌经济学家私人关系很好。阿庚教授和佩尔森教授是兼职的同事,而阿庚和阿西莫格鲁教授是经常的合作者。
相关链接:财新网2013年会,。中文稿后面附有英文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