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从大学回来以后就不再研究制度了,开始通过一些主流方法和框架来研究中国问题。即使现在不做制度和产权研究,我仍然认为科斯是个制度经济学的大师。
梅贻琦校长说,大学不是出大楼的地方,是出大师的地方。可是大师的问题现在越来越难了。不仅是经济学,其他学科也有这个问题。我非常关心物理学,物理学从牛顿开始,到法拉弟、高斯、爱因斯坦、波尔,到杨振宁,然后就没有大师了。后面的物理学诺贝尔越来越急功近利,有人年初做了超导,年底就拿了诺贝尔物理,还有做核磁共振的那位,20世纪70年代他到诺丁汉大学当了两年,然后做了核磁共振的技术,就得了诺贝尔。物理学的情况是这样的,医学更是如此。经济学的情况也类似,不超过十年的工作就能拿了,但是早期的获者都是几十年做下来才可能拿。物理学跟经济学现在的状况差不多,没有大师。
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很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科学的发展模式已经变化了,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不同。所有的科学,包括经济学的发展模式都是以“为什么”(why)而不是“怎么样”(how)开始的,理论的发展和概念的出现都是回答“为什么”而不是回答“怎么办”的。按照这个标准,科斯是大师,也应该算大师,但是这之后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大师”?经济学进入课堂,进入大学的课程表,走入职业化,是我们的培养模式。我们现在培养的经济学人,银行需要、需要、投行需要,因为他们可以做很多技术和统计的分析。可是,现在大家关心的经济学问题是什么?还有吗?我们现在的教学也不是问题导向,而是技术导向的。我们不再去问为什么,我们只问怎么办,我们学生如何处理这个变量和那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且跑一个回归就知道什么关系了,不需要知道更多的东西。基本上现在的经济学人就是做这样的工作,观察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已。这跟早期的经济学家要回答的问题完全不一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经济学跟物理学一样,都是在做技术训练,在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时代在变。在今天的状况下,科斯和的研究就显得非常传统,但也有巨大的意义了。始终对发生在中国的经济现象感兴趣,他始终要问为什么,而且他始终想从经济学的最基本问题和概念中去寻求答案。这是了不起的。我们更多的经济学家在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时更关注变量之间的关系,比如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什么关系,经济发展是不是需要金融的化,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等等这样的问题;或者干脆研究如何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什么样的政策是我们需要的。但是在解释中国这30年为什么会这样,不仅如此,他发展的经济解释当中始终充满着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大家现在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