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保罗,除了圣保罗大学设有中文系外,还有中国开办的孔子学院以及其他开设汉语课程的语言学习中心,学习中文的巴生数量近几年呈直线上升趋势。“我总觉得挺奇怪,是什么原因那些巴西人学习一门跟其自身语言相去甚远、而且实在难以驾驭的语言?”她的巴西朋友给出了各式各样的理由:或是公司有业务往来,将来可能要远渡重洋去工作;或是年轻人想为未来提早做一份打算,通过掌握一门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来拓宽职业发展潜力;或是对中国精深的文化和多样而又相互包容的民族产生了浓厚的求知欲;又或只是单纯地想去那个传说中遥远却美丽的国度走走看看……当“汉语热”愈燃愈旺之时,两国的认识和了解也日渐深入。
2008年,毕梦吟作为奥运会志愿者协助巴西记者翻译的时候,一个巴西记者悄悄地告诉她,在来之前,他特地十分地向母亲告别,因为中国无论在地理上还是认知上,对他来说实在太遥远了,他对于中国的印象仅仅来源于巴西的描述。但他到后,才发现,这是一个与想象完全不同的城市,集古老的文化和最新的基础设施于一身,完美地展示着中国飞速前进的足迹。毕梦吟听完不禁哈哈大笑,又不禁担忧:世界对中国的报道大多还停留在那个落后的年代,没有很好的交流和,就难以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这更加坚定了毕梦吟学好葡萄牙语、做中巴交流使者的决心和信心。“毕业后,我希望能回到中国教葡萄牙语,把我的经历和经验告诉更多的中国孩子,让更多的人能为中外交流添砖加瓦。”
“现在,有关中国的报道屡屡出现在巴西的主流上,同时,越来越多的巴西人前往中国寻找商机,近两年的广交会,前往广州的巴西人就达到上千人。无论我们身在异国他乡还是在祖国的怀抱里,只有尽自己的全力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才能真正实现心中的梦想。”毕梦吟对记者说。
首都地区陈蕴哲——
心系祖国,奉献促进交流
本报驻记者王佳可
“中国梦赋予我们海外学子的与奋斗的动力。”在网上看到习总关于中国梦的讲话,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留学生陈蕴哲非常激动。
在攻读博士学位并非易事。为了证明中国学生可以比学生做得更好,陈蕴哲每天从早8时到晚10时都扎在学院办公室进行科研活动,每周研究时间常常达到70个小时,是澳籍学生的两倍多。在新南威尔士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议上,他的报告获得最高评价,并作为唯一一个优秀学生研究报告入选学院范本库,这是该校中国学生首次获得这样高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