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医|西医 → 文章正文

    媒體反思醫學論文考核制度:會看病才是好醫生医药学论文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3-07-23 13:34:15

      1

      醫生的核心價值未體現

      按當下標准,林巧稚恐怕也評不上教授,因為她沒發表過多少論文。如果她把心思都放在寫論文上,恐怕就成不了名醫了

      “現行的考評體系,可謂‘尾巴咬狗’——主次顛倒,沒有體現醫生的核心價值。”某三甲醫院的一名外科醫師說,若按當下標准,林巧稚恐怕也評不上教授,因為她沒發表過多少論文。如果她把心思都放在寫論文上,恐怕就成不了名醫了。

      “醫生的天職是治病救人。可今天的諸多大牌醫生們從臨床脫穎而出后,不再專心臨床,而更看重抓課題、找項目、做文章、攻專利、獲大獎。”中國人民大學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透露,因為后者關系著評職晉級。

      “沒有職稱,在專業領域就沒有地位﹔沒有職務,就難以拿到優厚的獎金和科研經費。”王虎峰說,論文指標給各級醫生的發展進步都帶來壓力。

      壓力最大的是中間層的主治醫師。據介紹,各級醫院的工作量逐年提升,但醫生的數量並未同步增加。滿負荷、連軸轉成為不少醫生尤其是中青年醫生的工作常態。

      “每天門診要看50來名患者,晚上8、9點鐘才回到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許卓再說,“我3個月出門診,3個月在病房,輪著轉。我們院不像協和、同仁等醫院有許多研究生、進修大夫,可以承擔不少基礎性的體力活。我們沒有幫手,病人術前、術后的所有工作,包括寫病歷、辦出院,都得醫生自己做。”

      “其實,成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非常不易,不僅需要勤奮刻苦,也需要天賦和精力。”許卓再說,26歲到45歲,是外科醫生成長的黃金期。在此階段,若絞盡腦汁寫論文,勢必影響臨床工作,錯失成為名醫大家的機會。很多時候,一些人經驗有了,但手不靈了,體力跟不上了。

      “然而,多數承擔醫、教、研的教學醫院評職稱時,沒有論文,其他都白搭。”許卓再介紹,論文成了唯一的硬指標,醫療上隻要沒差錯就行了。

      “在高水平雜志上發表論文,不是衡量醫生高下的唯一標准。”鐘南山認為,作為高級別醫院的醫生,最大的本事是預防疾病。比如,慢阻肺在沒有明顯症狀時就開始治療,效果會很好。當病人出現呼吸困難才來看時,治療已經晚了。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