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慶衛視的似乎具有其一定的性。文章認為這種看似特立獨行的方式從另一個角度開啟了中國公共衛視的一種可能。以一種性的討論來看待當下中國媒介市場化的發展之。
那麼到底市場化是不是公共電視的天敵,是不是市場化就違背了公共電視的性質?不可否認的是單一市場化的后果可能引起節目內容的低俗,泛娛樂化,但純粹補償可能使得電視淪為黨政宣傳的機器,特別是在我國這樣的環境中,長久以來實行的是單一的社會主義國有電視體制,廣播電視所有權完全歸國家所有,是和人民的宣傳工具。因此,在我國,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的收視費或者執照費,採用單一的經濟支持都可能導致電視“公共性”的缺失。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重慶衛視資金來源除了補償還有另外一部分來自廣電集團內部的支持,採用一種市場社會主義的方式來運行公共電視的作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補償和市場化相互補充,有其借鑒意義。
第2章 公共電視還是公益電視?
關於重慶衛視的一個爭議點就是在兩會期間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就重慶衛視的一番講話,他認為,從國際慣例的角度看,“公益電視”都有不播廣告的先例,他所提到的例子是日本廣播協會,英國廣播公司,以及美國公共電視網,這裡,黃市長回避了“公共電視”的說法,而用到的是公益電視。
引用文章中認為,作為公益電視的重慶衛視和公共衛視本質上是一樣的,市長所列舉的世界上的電視台都是公共電視台,因此重慶衛視作為公益電視台只是名稱上的轉變而已。
那麼公共電視是不是能夠等同於公益電視?公益電視不能夠等同於公共電視,“公益是給予,公共是共享。” 這兩者的內涵有著差別,而不能夠簡單的等同。在公共電視發展相對成熟的,對於公共電視的內涵給出了“五項攸關的概念”,認為所謂的公共電視應該符合以下五個特征。
“1.對公眾負擔責任,這一責任即非源於市場壓力也非透過行政組織來達成,2.公共財務,不同於私有商業電視,其商業利潤或收入均將用於電視節目或服務制目的。3.節目內容的管制:平衡、、及、節目與某些廣告。4.普及服務,講觀眾視為而非消費者。5.管制進入,頻道的競爭數量,國家沒有壟斷廣電媒介,但會干預其欲達成之文化與社會目標。”
從上述的內涵特征來看,拋開中國制度對於公共電視的在環境上不可改變的,重慶衛視在操作層面比如對節目內容的管制以及公共的財務支持上等符合公共電視的特征,但在公共電視最核心的公共責任上來說,重慶衛視通過行政組織來表達對公眾的責任,並且內容主題上的“紅色文化”,以及鮮明的宣傳色彩,一些普及服務比如高質量的紀錄片以及新聞類節目的缺失等等,使得重慶衛視要成為公共電視還有些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