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长假,浙江农林大学大四女生巴永超十分忙碌:写论文、备考教师资格证,还带着3个家庭贫困的同学推销她创立的巴哥牌山核桃。
在浙江农林大学,巴永超被同学们称为“励志姐”:她出生在大别山区,年幼时突遭家庭变故,曾和受刺激的母亲外出流浪一年多;考入大学后,靠打工、创业和学金,解决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担负起赡养母亲的重任。
拼搏上大学
对巴永超来说,幼时的那段流浪经历,刻骨铭心。
1988年,巴永超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的大别山区。4岁时,父亲抛下母亲和自己离家出走。
巴永超的母亲上受到刺激,经常披头散发、。万般无奈下,年迈的外公外婆把巴永超带到了身边。谁知她的母亲趁人不注意,带着她离开了家,开始在外流浪,四处寻找丈夫。这一走,就是一年多,但还是再也没见过巴永超的父亲。
时至今日,巴永超都不忍回忆那段流浪的日子。所幸巴永超的母亲,在中逐渐从心理阴影中走了出来,慢慢恢复正常,带着女儿回到老家。从此之后,母女相依为命,母亲早出晚归,耕田种地,用钱供女儿上学;女儿懂事,刻苦学习,用最好的成绩回报母亲。
“家里穷,夏天舍不得买蚊香,就一边拍蚊子,一边读书;冬天,衣服单薄,被子也很薄,咬着牙齿,蜷缩着睡。”不负有心人,2009年夏天,巴永超收到了浙江农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撑起一个家
拿着录取通知书,巴永超和母亲既高兴又发愁:为了她念书,家里早就山穷水尽了,除了能买一张火车票,不要说学费,连读大学第一个月的生活费也没有着落。
巴永超来到了浙江农林大学。她很幸运,在学校的帮助下,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开始大学生活。但刚到学校不到一个月,更大的变故了:母亲因长期操劳体力不支,双眼看不清东西,连照顾自己都很困难,更别说资助女儿上学。
“我当时只有一个:无论如何,自己都要下去。”巴永超说。
的压力,巴永超去做一切可以做的事情:她的课余时间几乎都是在兼职中度过:做家教、发、做导游……“每天除了学习,就是不断打工。”她说。
大二那年,巴永超在学校附近的旅游景区找到一份带旅游团爬山的工作,来回3000多米,别人爬一个来回就已累得不行了,而她为了能够多些收入,经常咬牙一爬就是好几个来回。
“有一天,我带着旅行团连爬5个来回,拿到了150元报酬。导游组长很惊讶地说,一个女孩子的体力怎么会这样好。”巴永超说,她只要想着能给妈妈多寄点生活费,就充满力气,再大的困难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