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三次搬家,择三字经邻而居?窦燕山是什么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负有什么责任?老师又应该怎样和学生相处?《三字经》在"教之道,贵以专"之后,紧接着又是四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就是"孟母教子"的故事。
"昔孟母,择邻处"这六个字,以另外一种说法而闻名,就是"孟母三迁"。"孟母三迁"出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这本书讲历史上各种伟大的女性,而"孟母三字经全文三迁"这个故事也在里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孟子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境非常贫寒,所以只能住在一个城外的破房子里头,这个破房子正好在墓地旁。由于经常有人出殡,办丧事,小孟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就受到了熏染。所以,小孟子从小就学人家哭丧。他没事就哭,学各种各样的丧仪,这当然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孟母看在眼中急在心里,怎么办呢?竭尽所能搬家。搬到哪里呢?搬到市集上,搬到商业街的附近。而隔壁恰好是个肉铺,天天要杀猪卖肉,天天要剁肉。小孟子没事干,又学着肉铺伙计天天也在那里剁肉,然后学人家讨价还价,变成了一个卖肉的小孟子。孟母当然更着急了。更何况,当时人们还是看不起商人的。孟母咬咬牙,再搬家。这对于一个生活很贫寒的家庭来讲,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孟母这一次搬到一所学校的附近,弦歌不绝,书声朗朗。孟子受到了学校的熏染,从此开始学打躬、作揖,因为这是师 三字经儿歌 生之间的规矩。又凭耳朵听在那儿学着背书,言行也变得彬彬有礼。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为了孩子的成长,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接下来"子不学,断机杼"是什么故事呢?小孟子长大了,要读书去了,但是孟子毕竟还是个孩子,自然有童心,为了孩子的成长,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文忠寄语他经常逃课。孟子感到读书烦,所以经常不去上课。有一天,小孟子听着听着课觉得没劲儿,于是就逃回来了。孟母正好在织布。那个时候孟母主要靠织布、卖布来维持生活。孟母看见儿子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就意味着马上就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无数个夜晚的辛劳就白费了。孟子是个好孩子,非常孝顺自己的母亲,就跪下来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就告诉他:"读书、学习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就像我织布,我必 三字经朗读 须从一根根线开始,先一小段一小段的,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它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才可以做被单。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像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怎么能够成才呢?"孟子受到了母亲的教训,从此以后,专心致志,一心向学,后来成为一代亚圣,成为中国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这就是《三字经》中"孟母教子"的故事。
本文由 http://sanzijing.duguoxue.com/ 整理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