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几天的相处,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好不容易建立了信任关系。正当大家都进入了角色的时候,小课堂却因为资金不足面临停课。
从小课堂启动,志愿者都吃住在罗岭镇中心学校的教室里,没有床,把桌子拼一拼睡在桌子上,没人做饭就自己拿着锅铲合做大锅饭,但即使这样,学校给的资金也早已入不敷出,每位志愿者都往里贴了不少钱。“我们志愿者的家庭都不是很好,如果一直下去的话,对我们来说都是压力,所以就这样浅尝辄止了。”
是省内一所高校新闻学院大二的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三下乡”团队后,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宣传员,可是这个光荣的职务,却给她增添了不少烦恼。“学校要求每天都要把社会实践的内容写成宣传报送至学校的宣传中心,而且还鼓励我们把投给各大新闻,可是我们投出去的基本上都是石沉大海,毫无音讯。”
新闻没有被采用,其实并不意外,“我们的社会实践总共才一个星期时间,基本上就是走马观花地了解一下,根本就没有沉下去,要说新闻稿写出什么花样来,我自己都找不出新闻点,不采用,也是意料之中的。”
记者从各大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队伍了解到,基本上每一个团队里都会安排一个“宣传员”的职务,主要负责向学校报送实践内容,通过新发送实践内容,并且各高校均鼓励各学院、各实践队将投送至。
“其中重点队争取至少有一篇报道登在或有影响的网络上”,在不少高校的实践指导手册上,专门开设了新闻宣传的章节,还附有各主流记者的联系方式和邮箱。甚至在每年一度的实践前培训会上,“做好新闻宣传”也成为学姐学长们可以推广炫耀的“谈资”。
为什么各个高校会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新闻宣传如此看重,记者采访得知,原来做多少宣传在很多高校可以成为暑期实践加分项,而暑期社会实践的素质得分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评评优和等。
“我们学校,如果能在国家级发表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稿子,可以加最高分,这样学期末的综合素质分一下子就提上来了。”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这样的,她们有的同学甚至虚假报道,夸张自己的实践经历和结果,就是为了多点分数完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