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则报道。一位教师为了评职称。先后花费28000元,打算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结果遇上假冒编辑的骗子,钱都打了水漂。虽然骗子被绳之以法。但是这里边的许多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第一,为什么要花钱去发表论文?这种现象其实非常普遍,是一个人所共知却不得不为之的事情。根本原因就在于职称评定中唯论文现象。
在很多专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教师系列。有时候,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并不是完全匹配的。有些人教学能力强,可是学术论文论著少。在唯论文的大背景下,就很难评上高一级职称。所以,曾经有教师戏称,论文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田。教学好坏都不打紧,只要自留地经营好了,有了论文论著,就可以评上职称。如果没有,就是教学再努力,也很难评上职称。
第二,如何评价论文论著的质量?如果这位教师遇到的不是骗子,真的在核心期刊期刊发表了论文。这又说明什么。一方面,梦见手机丢了这篇论文能否代表了他的科研能力,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社、出版社这样做,对论著的质量能否把控?前几年就有出版,给交钱者发表论文的现象,据说,花钱发表论文,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第三、唯论文又进一步演化为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在职称评审的时候,很多人往往只是注重论文的数量,出了几本书,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几篇论文,等等。而不去考量这些论文的质量,它的引领作用、社会效果、经济效果等等。常有这样的现象,在评职称的述职会上,申报者抱着厚厚的一摞论文论著来,估计这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如果只是拿着轻飘飘的一本两本,对不起,很可能要等到下一次。
综上,还是要全面的客观的看问题。既不能否文在职称评审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客观性。又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唯论文论。把论文作为判定是否人才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