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报道 7月8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闵行校区举行,3300余名毕业生挥别母校,了人生新的征程。
毕业典礼内容丰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姜斯宪亲切寄语,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作精彩。陈良宇是谁的儿子船舶设计大师、77、78级学长徐青深情寄语;首届“致远荣誉计划”学子毕业,优秀学子代表分享求学;姚明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毕业生立下鸿鹄之志;母校,毕业生向母校赠送“我爱交大的一百个理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毕业生展示了他们学习——39篇“优异学士学位论文”聚焦科技最前沿,体现出通过本科学习,学生的科研能力大为提升。
《高效界面能量转换机制与应用研究》《基于多IMU的运动捕捉系统》《常识性知识图谱的构建与表征》……毕业典礼上颁发了2018届“上海交通大学优异学士学位论文”。经过前期严格甄选,今年6月,共53篇毕业论文入围了2018届上海交通大学优异学士学位论文评选答辩。35位来及各学科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在答辩现场与学生对话并给予点评,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最终,39篇代表学校各专业最高水平的学士学位论文获此殊荣,也是2018届应届生向母校集中展示学习的一次精彩汇报。人体康复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多度的过程。无论是专业的医生、理疗师还是康复机器人,检测、捕捉到运动过程中的异常步态,并识别分类提供辅助诊断意见从而进行纠正是治疗过程的核心,运动捕捉用于测量人体不同部位和不同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的、姿态、运动轨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参数,在检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导师曹其新的指导下,优异学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胡益恺综合了用户需求和市场调研结果,研究了一套运动捕捉系统,并开发了一种有效的运动机能监测设备。如果把这种设备的惯性传感器附着在穿戴者的指定,对传感器测量所获得的相关信号进行融合分析,就能获取人体不同部位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的位姿参数,这为医生诊断病人提供了有效参考。在人工智能领域,常识性知识指的是一个由人类世界日常生活中的事实组成的集合,比如蛋糕是甜的, 咀嚼是吃饭的动作之一,桌子和椅子常常摆在一起等等。常识性知识有关的研究一直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之一,它可以向人工智能系统和各类模型提供物理世界中丰富的背景知识,从而提升性能和效率。绝大部分的常识性知识库都是通过人类手工标注构造完成的,这导致常识性知识库很难迅速扩大。在导师朱其立的指导下,优异学士学位论文获得者、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林禹臣针对常识图谱率先提出了自动化构建的完整方案,并在实验中取得了超越基准方案的模型,为人工智能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