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经济|法律 → 文章正文

    中国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构架与创新发展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 | 时间:2018-12-15 09:09:14

      在80年代末,随着贝纳西《市场非均衡经济学》(上海出版社1989年)与《宏观经济学:非瓦尔拉斯分析方法导论》(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科尔 奈《短缺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年)在中国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开始广泛引入非均衡概念,如刘小玄的《宏观非均衡模型的比较》(《经济研 究》1987年第10期)、林义相的《“非均衡学派”及其理论》(《经济研究》1987年第6期)、樊纲的《论均衡、非均衡及其可持续性问题》(《经济研究》1990年 第7期)第。张曙光对均衡作了三种界定:一是“古典”均衡。它有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指对立力量如供求关系在量上处于均等状态,即变量均衡,另一重含义是 指任何一种这时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和能力,即行为最优或行为确定:二均衡理论中的均衡。它仅用变量均等与否来定义,而不管行为是否确定;三是指 非瓦尔拉斯或科尔奈的广义均衡。它仅用行为确定,从而一种状态可以持续来定义均衡,而不管变量是否相等。(注:张曙光:《中国宏观经济理论》,《论争与发 展:中国经济理论50年》(张卓元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樊纲主张用变量均等定义均衡,变量不均等定义非均衡,用“可持续性”概念特指经济状 态的行为特征。(注:樊纲主笔:《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第406-414页,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

      吴晓求认为,均衡与非均衡是指经济系统经常出现的状态或正常状态;狭义的非均衡就是市场经济出不清,广义的非均衡是指系统暂时偏离了自己的期间趋势和正常 标准,非瓦尔拉斯均衡即广义均衡或市场出不清下的均衡,中国经济运行正瓦拉斯意义上的短缺均衡或称科尔奈均衡。吴晓求又将非瓦尔拉斯均衡中的“短边规 则(Ⅰ)”和“短边规则(Ⅱ)”两种不同的类型,前者是仅限于总量关系的总量短边规则,后者是既包括总量关系,又包括结构关系的总量——短边规则,“短边 规则(Ⅰ)”和“短边均衡模型”只考虑了总量,而未考虑结构,因而难以正确解释现实社会主义经济的均衡过程和均衡形式,现实社会主义经济的均衡形式是突破 了“短边规则(Ⅰ)”的“自愿交换假定”和“效率假定”,以“短边规则(Ⅱ)”为基础的短缺均衡。吴晓求以此为基础,从商品市场的供求、货币市场的供求以 及商品与货币市场的综合供求三个层次,对中国经济短缺均衡的性质、产生的原因、均衡的过程与形式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注:吴晓求:《紧运行论——中国经济 运行的性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吴晓求:《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分析——从供求角度所作的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合作伙伴: 开心笑话
Copyright 2010-2012 大戏院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如需合作请联系站长
技术支持:F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