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关于国有企业的问题始终论争不断、难有。萧灼基在1981年发表了《关于经济管理体制的若干设想》,在国内学术界最早提出了“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理论”,即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经营权)归企业。这在今天虽已是市场经济理论的常识,但在当时确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理论突破。萧灼基因此获得了首届孙冶方经济学、首届中国企业与发展“金三角”等多项励。
萧灼基也是最早研究股份经济和证券市场的专家之一,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和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主编的500余万字的《中国证券全书》是迄今为止有关证券市场最全面系统的工具书。因为在推动中国证券市场方面的巨大贡献,他还被人们称为“萧股市”,同以“厉股份”著称的厉以宁教授、以“吴市场”著称的吴敬琏教授齐名。
此外,他还关注新农村建设,建言取消农业税、主张“利益回归”,认为农民通过各种方式为所作的贡献和所受的损失,理应得到相应的补偿。
萧灼基对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十分关注。21世纪初,萧灼基多次来到广东调研,并受邀参与重要论坛,为广东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作为知名经济学家,萧灼基长期担任了很多社会职务,但在各种头衔之中,萧灼基最看重的还是教师,“教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谋生的工作,也是我的乐生要素”,因此他在北大经济学院一直任教长达50多年。
萧灼基曾说,1986年他成为第一批博士生导师时,下决心为国家培养20个博士。这个目标实现之后,他又给自己加码,要培养30名博士。可到退休时则“远远超出了计划”,指导的硕士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不计其数。“我时常说,我是最富有的,因为我拥有最富有的职业,我有这么多优秀的学生。”
这位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国情的教授还把自己戏称为“土鳖(博士)饲养员”,原因就在于他认为,与海归派相比,“本地里面可能也有许多是能念好经的。不同的岗位需要的人才不同,并不是只要学历高就好,也不是留过学的就一定好,关键是要看效果”。但在学生毕业时,他也总是学生到国外学习,开阔眼界。在学生奔赴工作岗位时,他则常常会赠予四句话:“从政为官要,下海经商要守法,科学研究要创新,待人做事要真诚”。
数十年来,萧灼基精心培育出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据报道,1988年,还是北大经济学院研究生的李克强以《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一文获得经济学硕士,该论文的指导老师正是萧灼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