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第叁章的研究方法的写作:毕恆达(2005)指出前言、待答问题、文献探讨及研究方法在撰写时要环环相扣。前言先点出整篇论文的研究大方向。在文献探讨则整理、分析归纳目前这个研究方向有那些相关议题已经有人做过,理论基础是什么,并且回头修改待答问题。待答问题比较明确后,自然就可以说明所选择研究方法如何是最适合的。如果是选择深入或是参与观察的研究法,那么论文应尽可能描述与您如何进入教育现场,您与教育现场的关係,您所扮演的角色与实际的研究进行歷程。因为研究者是研究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研究者不免会影响研究的进行与结果,因此您针对研究者本身的角色及研究过程加以,有助于读者对于资料内容与资料分析结果的判断。透过您的描述与分析,读者更能瞭解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心歷程如何影响研究的结果,也帮助读者判断资料分析的可信度。总之,您要传达给读者足够的讯息来瞭解您所採用的研究法是适合回答您的待答问题之研究方法。如果是採用的话,要将大纲放在附录,并在论文中交代如何进行?了谁?问了什么问题?得到什么答案?归纳了那些意见?
10. 第叁章研究对象的写法:论文中要说明选取研究对象的理由。如果是採用行动研究者,那么研究对象除了学生之外,也应包括教师本身,因为行动研究中教师就是研究者。在写研究对象时也说明一下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学校内教育的影响等等。此外,也要说明研究者本身的背景与教育。
13. 第四章的结果与讨论是整个硕士论文的核心,除了呈现资料之外,应进行分析,说明作者如何理解和解释这些资料,以及研究结果与既有理论的关係。第四章要跟第二章的文献探讨环环相扣,是验证或是否证了所引用的理论,或是修正、补足、重新再建构既有的理论,并且与过去研究互相比较。比较严重的问题是研究生只有收集了很多资料,却没有分析与诠释。例如引用了一大堆资料,却没有告诉读者为什么要引用这些资料,也没有告诉读者这些资料的意义与是什么。论文作者分析资料的能力不仅与其在研究所阶段所受之研究法训练有关,也跟其研究经验及对于相关理论掌握的程度有关(毕恆达,2005)。质性研究最好是一份的资料配两份的分析诠释,如果是用表格呈现结果的话,表格之间也要用文字诠释作一些承接、预告或是总结。此外,第四章要唿应第一章的待答问题,也可以一个待答问题用一节的方式来陈述研究结果,在每一节最后应引述第二章的文献加以佐证或诠释,并作深入的讨论。讨论时要根据第二章的理论基础来验证或否证,但如果其研究结果没有既有文献的支持,那么就要有足够的来让读者评断研究者所下的论点是否合理(毕恆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