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是经典而不是,经济现象在现代社会表现纷繁复杂,要用一百多年前针对当时的经济现象而概括和总结的经济理论来解决当今经济发展中的所有课题,无疑是一种的想法。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理论能适用于一切经济现象,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在遇到市场危机时如同盲人摸象,凯恩斯的“看得见的手”在遇到滞胀泥坑时无从下手。《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它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一定、社会主义一定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是一部逻辑严谨、结构完整的科学巨著。总体上,它的基本理论在今天仍然适用,但在具体问题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现象的变化,需要针对那些在实践中发展变化较大的经济问题加以发展和深化。
马克思主义从来是一门发展的科学。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中一边丰富和完善其理论架构和逻辑体系,一边加强和充实基本内容的科学性和合。在很多人眼中,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只是物质生产劳动,在三产超过一产二产的今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殊不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生产劳动也是一个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的概念。他提到,“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发展,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马克思还对生产劳动概念进行了拓展,不仅 “运输业是一个物质生产领域”,而且把商业中的商品包装、仓储、保管等劳动也纳入生产劳动范畴。可见,马克思并没有把非物质生产领域、第三产业排除在外。在经济现象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形势的需要对理论做出调整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但应当注意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创新而非,认清界限。就劳动价值论而言,理论界一些学者否定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无论是主张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共同创造价值,还是主张生产各要素共同创造价值,抑或是主张劳动自身的生产力与劳动的土地生产力以及劳动的资本生产力共同创造价值等等,本质上都是生产要素价值论演化而成的理论形态,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决不能把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学说,认为那是对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在当代中国,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这才是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