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主题内容,并专门设置了中国梦、总体观等专题。
介绍了传统节日、民歌民谣、传统美德、民族、古代辉煌科技成就等内容,小学阶段通过春节、清明节等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和传统礼仪,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古代科技成就等,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
初中阶段在不同类型活动中引用、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观念、人物、故事等,以此引导学生感受自身成长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增强文化自信。
重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珍视祖国的历史。例如,通过升国旗、唱国歌等生活细节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又如,选取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史实,讲述了、等,建党、建军和建国等重大事件,邱少云、雷锋等典型英雄人物,突出“井冈山”“长征”“延安”“西柏坡”“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有机融入法治知识,注重培养法治意识,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把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设置为法治教育专册,集中讲授,强化系统性。其他册次教材结合相关内容分散嵌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多部法律法规,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规、6部条例和司释。
法治教育专册教材主编、中国大治研究院院长、教授王敬波介绍道德与法制教材法制专册体系结构和主题教育落实情况。
小治专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法律生活秩序的作用;二是通过身份的获得、国籍的法律、居民身份证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基本和义务;三是介绍国家机构的产生及职权、代表的职责,引导学生认识受到制约与监督;四是重点介绍未成年人保,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初中法治专册主要通过讲授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至上的;通过详细的基本与义务,引导学生正确行使、积极履行义务;通过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基本制度,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国家认同;通过阐述平等的真谛、公平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
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承担了对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的审查工作。三科教材审查首次实行思想审查、学科审查、专题审查和综合审查,全面把好三科教材关、关和科学关,参加审查的专家共有116人,其中教授、特级教师占90%以上。
三科教材价值导向正确,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融入、有机渗透,充分贯彻中央,体现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
教材的选文选材精当,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精选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的内容,将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新思想、新和新方法纳入教材,做到传授知识、启迪思想和陶冶情操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