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员,联合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特聘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普通高校大学教师发展、大学生发展和课程发展。获国家级教学1项、市教学2项;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和各类教育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40余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评价、教育生产效率计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特聘专家,中国高校师资交流培训中心主讲教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推动着各领域的变革和创新。移动互联网更以不可思议的力量,将越来越多的实体、个人、设备都连接在一起,形成互联网与共生共存的新生态。在日益数字化、网络化的世界中,在人工智能时代,各种资源互联互动,各行各业跨界融合,优化、增长、创造、新生!科学研究、工业制造、医疗卫生、社会管理,众多行业都因与互联网的融合而演绎出一个个震撼的故事。人类的潜能从未像今天这样得到全方位的激发和。
作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互联网理所当然地被期待:可为与人类智力发展密切相连的教育,带来性变革。从长远来看,教育领域也将进入风生水起的创新发展时期,慕课、私播课、大数据、深度学习、自适应、学习机器人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正使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的威力渐次,“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个性化智慧教育生态必将形成。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下教育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和发展相对科技、经济等领域而言,已明显滞后,尚未显著人们期待已久的巨大潜能。作为教-学主要场所的学校教室,虽然或多或少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设施支撑;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仍然是近乎与世的“鸽子笼”,不能实现与外部世界的连接、人与人的连接;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关键的教师,大多仍然局限在这样的教室中,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以这样的教学模式为核心的教育,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形势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