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21日,美国纽约地区法院宣判,Sci-Hub须与LibGen等其他论文共享网站一起,向爱思唯尔赔偿高达1500万美元的著作权损失费。这一情景似曾相识,早在2015年10月,纽约地区法院就曾因Sci-Hub著作权而下要求其停止运营,但收效甚微。
今年5月,爱思唯尔向纽约地区法院提交了一份列表,称其中100篇论文被Sci-Hub和LibGen通过非法访问获取。在Sci-Hub提供的可免费获取的论文中,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威立·布莱克威尔(Wiley-Blackwell)是所涉论文数最多的三大版权方。爱思唯尔更是因2016年有2800万篇论文被Sci-Hub盗版“位列第一”。由此,爱思唯尔要求Sci-Hub和LibGen永久性停止运行,并向其赔偿1500万美元损失费。
这一次,Sci-Hub的创始人及律师并未出席。从判决结果看,法院再次站在了出版商一方。但也有分析认为,这一判决可能无法重创Sci-Hub,因为Sci-Hub的服务器设在俄罗斯,且创始人亚历山德拉·埃尔巴克彦(Alexandra Elbakyan)不住在美国管辖区域,在美国也无名下财产。
作为全球最大的论文免费下载网站,Sci-Hub至今收录了超过6200万篇论文,数据库仍在不断扩增。据统计,2015年Sci-Hub的下载量为4200万次,2016年突破7500万次,约占全球科学出版商所有下载量的3%。
很显然,Sci-Hub动了科学出版商的“奶酪”。通过正规渠道获取文献资料的成本高昂。全球范围内,仅2015年,论文出版商的收入达到100亿美元,其中大多数来自各个高校等研究机构的订阅费。如果个人所在的机构没有订阅,要获取一篇论文,个人通常需支付三四十美元。但在Sci-Hub,这一成本为0。
一方面,无数科研人员Sci-Hub,为知识共享喝彩;另一方面,科学出版商以著作权为由,将Sci-Hub告上法庭。
一年多前那场法律纠纷后,Sci-Hub通过修改域名成功在下“复活”。根据法律,美国仅对后缀为“、“等在美国范围内注册的网站有控制权,而“复活”后的Sci-Hub新域名为“sci-hub.io”,顺利避开。
如今Sci-Hub与爱思唯尔的博弈再次引发了讨论。有分析认为,这或许能倒逼科学出版商进一步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