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核心的发展性心理的实践,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在实施时做到了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对大学生开展发展性心理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在人本主义理论的引领下,采用班级、个别、小团体等多元化的措施,并通过支持、保障等网络系统,提供一些对学生成长必要的经验,以推动个体最大发展为目标的活动。为了帮助大学
【摘 要】发展性心理是一种全新的学生工作,重在预防和及时排除发展障碍,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最佳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组建“多方参与”的队伍,搭建“多元化”的平台,借助“情境式”、“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注重价值的引领作用,加强过程制约,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不断总结发展性心理开展的效果,积累经验,作出适时的调整和改善。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在学分制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在大学里学习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上差异性增强,从一定程度上对原有行政班级的凝聚力造成一定冲击,使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学生管理办法不能有力地贯彻落实,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挑战。通过调卷和个体的方式发现大学生在适应性上存在一些理由,部分大学存活在自信心不足、交际范围狭窄、心理承受能力弱等理由,而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影响着校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基于这样的目前状况,学校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2013级新生实施发展性心理,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在实施时做到了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
对大学生开展发展性心理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在人本主义理论的引领下,采用班级、个别、小团体等多元化的措施,并通过支持、保障等网络系统,提供一些对学生成长必要的经验,以推动个体最大发展为目标的活动。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学校从2013年9月开始在新生中开展“9.25——就爱我”、“12.5——要爱我”、“3.25——善爱我”、“5.25——我爱我”为主题的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这些时间点为契机,借助一些活动载体,将关爱学生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工作,让同学们既能学得好,也能玩得好,既能学业有成,又能身心愉悦,同时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精品项目来设计和实施,推动员工作规范化、精品化、科学化,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质量。
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给同学们带来了困惑,其中最大的困惑就是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概念。通过调查发现,新生普遍存在对专业认知不清,对于未来从事什么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处于迷茫的状态。学院员和班主任在单独和学生进行谈心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反映在学习态度上比较怠慢,静不下心来,在考级、考证方面也是随大流,不明确自己是否需要以及为什么要去考。所以,“想明白自己要干什么”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只有在明确了目标之后,才有奋进的动力。员在帮助学生进行个体SWOT分析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尽早认知自己,使同学们在大学开始阶段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丰富、有节奏。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