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交流写作经验和促进科研质量提升, 2017年 4月 12日下午两点半,国际交流学院“十三五”教科研跃升计划大型活动之一“德业讲堂”第五讲在国际交流学院会议室开讲。此次专题活动由汉语国际教育系欧青青老师主持,英老师主讲,国际交流学院党总支暴奉睿、院长助理赵川兵及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德业讲堂”的学习与研讨。
本次活动英老师围绕“高水平论文写作”展开论述,王老师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写作,分享了其中的甘苦与得失。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科研积累、论文写作、学术规范、论文模板。王老师谈到,首先,科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必须静下心来,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形成对一个学科领域有深入了解,才能形成对所研究问题在整个学科中所处的正确认识。对于科研积累,王老师从建立理论框架、突破学科间的界限和科研意识三个方面展开了叙述。其次,是论文写作版块,这是本次“德业讲堂”中的核心部分。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选题,对此,王老师特别强调了选题要有问题意识。第二步是综述和文献阅读, 撰写论文前第一件事先看看相关综述和文献,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是学术传承和学术伦理的载体,撰写论文前细读相关文献,可以避免做重复研究,避免盲目自大。第三步是写作的过程,写作首先要搭建框架,然后动笔。在写作中,例句的选择占有很重要的。王老师在此还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小习惯,在写作时将一个笔记本放在旁边,随时写下那些迸发出来的火花,这些零零碎碎的火花可能会是你论文的精华所在。再次,是学术规范的问题。学术规范是学术的生命线,它包括格式规范和引文规范。最后,是论文模板,模仿是成功的最佳捷径,在模仿的基础上创作出自己的模板。
英老师主讲结束后,老师们就英老师此次主讲的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特别是赵川兵、周和军、易正中、祁淑玲、朱京津、顾倩、任莹等老师, 他们各抒己见, 坦诚相对。赵川兵老师感同地谈到了论文写作所需的付出, 并感谢英老师的分享;周和军老师则从文学和语言的共同之处谈了文献梳理、项目申报和人文合一等问题;易正中老师认为交流很重要;祁淑玲老师认为此次非常有意义,学院多举办此种活动,除此外,还可拓宽的领域;朱京津老师认为,学术的交流和互动很重要,教师需要有的眼界和思维,而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碰撞与研讨有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大家可以取长补短,相互进步。顾倩老师给出自己的,认为英老师所讲的内容、有条理、非常有用、有可操作性,对于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任莹老师认为此次的内容不仅对老师的学术研究有很大的意义,同时对学生的论文写作也有一定的帮助。大家希望这样的交流研讨能够继续推进,同时对下一期“德业讲堂”的主题与内容充满期待!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