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了解到,常熟理工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大四学生陈杰已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面对这样的成果,陈杰说,“科研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一切都缘于2009年学校导师制的推行”。
陈杰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题为TheinfluenceofAlsubstitutiononthephasetransitionsandmagnetocaloriceffectinNi43Mn46Sn11-xAlxalloys,该篇论文已被磁学国际专业杂志JournalofMagnetismandMagneticMaterials刊登。此外,以该篇论文为基础,陈杰主持的“高锰含量MnNiSn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和磁热效应研究”在2011年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中,被评为省级项目,获得研究经费6000元。
陈杰自2009年10月起进入常熟理工学院磁性材料研究室,在韩志达老师的指导下,一直从事磁制冷材料、新型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等磁性功能材料的研究。刚进入研究室时,他主要做一些研磨、称量等基础工作,这些工作极需要耐心与细心,稍有马虎,就会影响到最终的研究结果,导致实验失败。“这是一种必要的磨炼,用《我是特种兵》里面的话叫做除锈,只有锈除得好,仗才能打得漂亮。”陈杰认为正是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科研打下了基础。
对陈杰来说,基础性的测量工作是极其简单的,只要仪器不出错,日子就非常好过。难就难在仪器出问题了该怎么办?价值约100万的仪器设备,指导老师是不允许他轻举妄动的。从出现问题就赶紧打电话汇报,到自己可以独立分析仪器出错的原因并加以调试,陈杰花了两年时间,其间,他的第一篇论文发表是在进入实验室一年后,随后的3篇论文发表速度就明显加快了。
陈杰原以为,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对于像他这样的本科生来说,遥不可及。真正投入研究以后,陈杰发现自己的求知欲不断膨胀,也开始想在某个领域一探究竟。为了完成相应的研究,他自学了《晶体学基础》、《铁磁性物理》等课程,平均每年阅读中外科技文献达50篇之多。不知不觉,他的研究能力与学识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本科生能够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很难得。类似于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甚至将发表一篇被SCI检索的论文视为博士生毕业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韩智达老师对陈杰的研究成果很满意。据据韩老师回忆,陈杰进入磁性材料研究室之前,研究室还没有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后来,学校推行导师制,陈杰主动找到他,希望可以跟着他搞研究。“陈杰很努力,他曾经看过我的博士毕业论文,刚开始时他说我写的论文像天书,而如今,其中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他都能解释得头头是道了。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