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 刘亚澜 5月12日报道
今年的电影院里,除了依旧弥漫的爆米花味儿,一排颜色各异的取票机成了必不可少的标配。而这些取票机完成的正是“在线购票选座”的最后一个环节:兑票。观众们实现通过网络买票、选座,最后只用在影院的这些取票机上成功取票即可。
统计显示,2013年在线选座的售票量还只占总体的8%,2014年已接近30%,近3亿人次通过在线售票平台观影消费。而就在今年3月,在线售票的交易额超过了线下销售。
“线上买票+选座+线下兑票”,看似简单的几个步骤背后包藏的正是电影在线购票选座的盛大开局和互联网催化中国电影市场的野心。联合发行模式打破传统电影分账生态,在线购票选座系统无论从内容制作上还是影片营销上都能提供大数据支持,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在线购票应用还能帮助影片打开周边售卖的市场。
撬开传统电影分账模式
众所周知,一部电影从开始筹备到搬上荧幕涉及到投资方、制片方、发行方、院线等多方面的工作。而最终的票房收入也是多方分账。传统上,中国票房分账基本上遵循:先从总票房中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 3.3% 营业税,剩下的钱,影院拿走 57% ,制作方和发行方拿走 43% 。然后,制片方会根据事先的约定支付发行方一笔费用。剩下的钱扣除成本了之后,制作方和投资方再按约定分。
而在线购票网站的登场,改变了影片发行的现状:猫眼电影去年与《心花放》开创了以独家预售为代表的联合发行模式;大众点评成为《失孤》的联合发行方及独家售票平台;格瓦拉联合出品发行《生长》。这些案例都是在线购票网站对于发行环节话语权的体现。
猫眼电影创始人兼CEO王兴(微博)认为,互联网对电影不是和取代,而是为其服务,与之融合,给电影带来更多的增值空间。互联网为电影提供一个新的宣发和销售途径,提升了宣发和销售的效率。而《心花放》制片人王易冰也表示:“电商参与投资,参与宣传发行都是挺好的事。”
目前,电影售票网站跟影院和院线在“在线选座”业务上达成的是一种长期的分销关系,合同基本上是一年期,甚至两年、三年一签,提供一个稳定的在线分销。
大数据或将成为电影新金矿
对于发行方来说,与发行离不开的则是电影的宣传营销。而沉淀在各个售票网站的大数据对电影的营销宣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以最近热议的影片《左耳》为例,上映前,其在淘宝电影上的预售显示,杭州、南京、武汉、厦门、长沙、福州等城市是购买《左耳》预售票的重点城市,购买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7到28岁之间。基于以上数据,《左耳》在宣传营销上便可对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