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的可能性是印度经济大有希望的真正原因。去年五月印度人民党莫迪(Narendra Modi)因承诺振兴经济而在选举中大获全胜。最初几个月他的着力提高拖沓的公共服务和进行其它有用的基础工作。不过新一届信条的真正检验是贾特里的预算案。
利用财政和货币纪律锁定利好是预算中容易实现的。国有银行需要资本,而且既然国家不能提供这部分资金,那么贾特里必须让潜在股东相信国有银行的运营会与保持距离。
印度经济要繁荣,还需相应的大胆和勇气。把人们从收入微薄的农业工作向收入较高更有成效的工作转移,这是久经的发展战略。中国崛起以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为基础,但印度效仿这一模式的空间有限。供应链的贸易增速已经放缓,而且由于科技进步制造业的劳动力密集程度降低。不过印度仍然可以做得比现在更好。它有世界一流的IT服务行业,该行业仍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而且行业规模太小在下一个十年无法吸收9000万到1.15亿通常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年轻劳动力。采取混合战略,扩大在产业和服务的全球市场参与是印度的最大希望。要做到这一点,贾特里必须注重土地、电力和劳动力三项生产要素。
“大象”蓄势待发
所有因素都对,尤以土地买卖为最。与中国不同,印度了另一个极端。早就提出的在孟买建立第二国际机场的计划陷于僵局。上一届届满前几个月通过的一项法案使得形势更加恶化,法案要求对土地所有者予以丰厚补偿,大项目要进行社会影响研究,购买土地必须得到至少70%土地所有者的同意。莫迪自己的行政废除了关键投资征得土地所有者同意的条款。这只是权宜之计,莫迪得使之固定下来,向表明黄金地段不给而是给那些能够创造就业的项目,从而赢得他所需要的斗争胜利。
电力,或者更确切地说缺乏电力也是阻碍印度腾飞的因素。一项调查显示,一半的制造商每周被拉闸限电五个小时。从国有垄断企业印度煤炭公司到配电公司,整个电力网络效率低下。本周开始印度向电力、钢铁和水泥公司首次拍卖煤炭开采许可证,这是一个进步。在配电行业引入竞争还需加大努力。受家的监管机构将电价在供应成本以下--虽然如果人们知道供应可靠的话愿意多付电费而让家靠边儿站。
令人晕头转向的各邦劳动法和劳动法是第三个时机成熟的大领域。很多法律还是20世纪40年代制定:有一部法律对工厂所用痰盂的类型和数量作了,还有一部要求员工数量超过一百人的企业裁员或关闭需许可。为了不超过一百人的上限,很多印度企业维持小规模。大公司则使用临时工予以规避。不到15%的印度工人就业有法律保障。通过制定一部比较简洁的新劳动法,让劳动者享有基本但降低企业裁员成本,贾特里可因此避免遏制的困难斗争。新法将适用于新人,享有优越的一小部分现有劳动者将维持不变。
困难曾是印度变革的动力。1991年预算是对支付危机的反应。现在的在于,随着通胀下降和能源价格降低对经济的促进,印度领导人回避为取得持久成功所需的。如此将铸成大错。这是莫迪和贾特里让印度一飞冲天的罕有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柠楠/编译)
文章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