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应大经济学范畴。大经济学的研究框架是:应变“经济人”假设前提为“社会生态人”假设前提;应进一步拓展资源稀缺性的概念;关于人的收益范畴应包括物质收益与收益两个方面;数学、心理学、教学应成为大经济学研究三个重要的学科基础;重点关注国民幸福度的提高;更加关注公平问题;实现经济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经济理论既需要超越主义,也需要超越凯恩斯主义;既要关注分工的优势,也要关注自给自足经济的优势;需要新重农主义;需要更多关注社会事业的资源配置问题;要实现资源配置的多重均衡。
作者简介:宋圭武,男, 1964年10月生,曾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和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专业;现为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学部教授,兼交通大学研究生导师和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理论、中国发展等方面。
经济学为什么要大经济学范畴?一是现实的需要。现实经济问题,往往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心理等问题的综合,这就客观需要用大学科的办法去解决。二是学科建设本身的需要。在人类历史的早期,科学的形态更多具有综合性。近代以来,尤其随着工业的开展,科学也开始分化,并逐渐形成了诸如数学、化学、物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的学科体系。科学的这种分立,有利也有弊。利的一面是,通过这种科学研究的不同分工,既减轻了研究者的知识负担,也提高了研究效率,从而有力推动了科学本身的发展。不利的一面是,由于不同学科研究的分立,也造成了研究视野的局限性和研究结论的局限性。所以,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本身也需要不断进行新综合。